香港中樂團《時之輪》為首屆演博揭幕 獨創環保胡琴結合科技裝置觸發環保深思

首屆香港演藝博覽將於10月14至18日舉行,開幕日重磅節目包括香港中樂團沉浸式《時之輪-失衡的四季》音樂會。是次演出結合媒體藝術裝置,在中樂團演奏的同時,實時微距鏡頭將多角度拍攝樂手當下指法撥動,以至樂器弦線震蕩一刻,並將畫面投射於大銀幕直播,為觀眾帶來多感觀和多層次的震撼體驗。

實時微距鏡頭震撼視聽體驗

香港中樂團兩年前首次舉辦《時之輪》音樂會,融合傳統節氣、音樂藝術及環保理念,呈現傳統文化對時間及天文的藝術概念,旨在透過音樂引發觀眾對環境保護的深思。是次中樂團再掀開新樂章,請來資深音樂人伍敬彬作曲,資深音樂錄像導演張傑邦執導,將投射影像與音樂緊緊相扣,用鏡頭呈現觀眾看不到的細部,以唯美拍攝手法加強畫面震撼力,放大每件樂器的獨到發揮,突破尋常劇場體驗,發掘中樂之美。

構思音樂會的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表示,今次演出與上次最大分別,是把季節打亂,不按秋冬春夏季節輪轉的順序。「現在的世界就是春天可能會打雷,夏天可能會下雪,反映世界已經失衡,亦讓我們反思應怎樣去愛地球,追求世界和平。音樂會以中國傳統曆法『二十四節氣』為軸心,在時輪中感受四季被擾亂,反思人類對地球帶來的破壞。」

中樂團是次演出將使用第四代環保胡琴,拉弦部分的五款胡琴包括二胡、高胡、中胡、革胡及低音革胡,均使用環保物料。

獨創環保胡琴 全球唯一樂團自主研發樂器

除了以音樂表演觸碰環保議題,香港中樂團亦早於2004年開始,自行研發獨有的環保胡琴系列,今年2月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。中樂團是次演出將使用第四代環保胡琴,拉弦部分的五款胡琴包括二胡、高胡、中胡、革胡及低音革胡,均使用環保物料,進一步緊扣主題。

閻惠昌指出,傳統胡琴共鳴箱使用蛇皮製造,以皮膜震動發聲,但環保觀念日益進步,很多國家不接受有蛇皮的樂器入境。另一方面,不同產地的蛇皮受到溫度及濕度影響,質素有別,演奏時聲音存在差異,環保胡琴系列則以科學的計算法重新設計共鳴箱,以可再生的PET聚脂纖維膜取代蟒蛇皮,大幅提昇樂器的物理功能,物料更可被自然分解,減少資源浪費。

整套膜振弦樂器在橫跨 6 組 8 度的音域裡,音色融為一體,音量較傳統弦樂器大三分之一以上,整體音響在層次、織體、質感、厚度和響亮度都有突破,更具豐富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。經過多次盲測,環保胡琴以渾圓音色贏得樂手肯定,環保胡琴演出場次已逾1700場,不少國際知名樂團亦委托香港中樂團製造胡琴。惟因為成本與技術所限,目前環保胡琴未能量產,如欲欣賞全球獨創胡琴音色,必須親身到音樂會現場體驗。

香港中樂團《時之輪-失衡的四季》冀以音樂和影像互相緊扣,發出強烈訊息,喚醒各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

香港中樂團《時之輪-失衡的四季》音樂會

日期:2024年10月14日

時間:晚上8時

地點: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

門票於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

香港中樂團樂器研究改革主任阮仕春(左)2004年接下重任,從零開始為樂團研發環保胡琴。圖右為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。